這是個真實的故事。66歲的吳女士患痔瘡多年,常見便紙上有血,一直不當回事,去年因出血加重而就診中醫肛腸科。醫生建議她做腸鏡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但吳女士覺得做腸鏡太麻煩根本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就沒有去做檢查。
拖了一年,吳女士“痔瘡”出血的毛病還是沒有好,人也瘦了,她怕醫生還讓她做腸鏡就換了一家醫院看病。但是這家醫院的醫生也要她做腸鏡,而且對她說不僅是患有痔瘡而且高度懷疑患有腸癌。這下子吳女士緊張了,趕緊預約了腸鏡檢查。果然,吳女士患了腸癌。
接下來,手術、化療、放療,滬上頂級??漆t院的治療也只是讓吳女士的生命延續了半年。吳女士自己和家人都后悔不已,為什么早不聽醫生的話?為什么怕做腸鏡檢查?
眾所周知,胃鏡和腸鏡是胃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檢查和診斷手段。此話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王志剛教授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胃腸外科醫生,對此感觸頗多。
王志剛教授說,胃腸腫瘤是全身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亞洲國家更是高發地區。該疾病的診斷金標準即胃腸鏡及其活組織檢查,治療首選外科手術,其次還有放化療等。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很多,但首要的是病期的早晚。
早期發現,根治性手術后效果很好,晚期腫瘤則失去了根治手術的時機,預后不良,所以筆者如此強調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王志剛教授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和日本都是胃癌高發國家,但治療效果則不可同日而語。日本胃癌患者手術后的生存期遠遠領先中國。其原因何在?并非日本醫生手術技術比中國醫生高明,最大的區別是疾病發現的早晚。日本發現的胃腸腫瘤患者中80%為早期患者,而我國80%為中晚期患者。所以無論我國胃腸外科醫生手術多么高明,也不可能達到同日本一樣的治療效果。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方法就是胃腸鏡檢查,日本病人普遍接受胃腸鏡的檢查,特別是中年以上慢性胃炎、胃潰瘍、出現大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的患者,每年檢查一次,有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我國情況呢?對有上述主訴的患者,醫生也多會建議胃腸鏡檢查,但是病人的依從性如何呢?
事實上多數患者沒有接受這一檢查,原因主要是對該檢查有恐懼心理,認為檢查時“極其難過或痛苦”。所以一拖再拖,直到癥狀嚴重了才去檢查,時間往往已經過去了一兩年,上述吳女士就是個典型。
這顯然與我們的科普教育不足有關,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這種檢查的重要性和延誤檢查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每一位臨床醫生的責任。更何況現在已經普遍開展的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病人睡一小覺的時間檢查就結束了。此外,對于部分年老體弱不能接受腸鏡檢查但又必須進行檢查的患者,如今可以采用CT三維重建虛擬腸鏡的方式,腸鏡不進入腸腔亦可觀察到患者腸腔狀況,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所以,當醫生認為就診者需要進行胃腸鏡檢查時,建議遵從醫囑接受必要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