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提出了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病變主要誘因的假說,并憑此項研究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6年,宮頸癌疫苗面世。
于是,HPV進入廣大民眾的視野,成為女性關注的話題,但由于認識存在誤區,不少女性朋友將HPV與宮頸癌劃上了等號,又以為,只要打過HPV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但事實并非如此。
一、正確認識HPV
HPV是人乳頭瘤病毒的一種英文簡稱縮寫,感染途徑包括性接觸傳播、密切接觸、間接接觸和母嬰傳播,最主要的途徑是性接觸傳播,其中首次性生活年齡小、多個性伴侶、早年分娩、多產均為高危因素。
感染HPV并不代表拈花惹草或不潔性生活史,同樣,也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可以引起宮頸病變、宮頸癌。大多數的HPV感染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在某種程度上來講,HPV感染就像生殖道經歷一場“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致癌潛力,HPV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如果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最終可能進展為癌前病變或宮頸癌。
從感染HPV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HPV感染—HPV持續感染—出現宮頸癌前病變(CIN)—宮頸癌,最少需要5~10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來逆轉。
二、HPV可防可治
目前針對HPV感染尚缺乏公認有效的治療手段,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如激光、冷凍、電凝及錐切術等,主要是通過切除、破壞局部病變的宮頸組織從而達到清除HPV的目的。臨床常用的藥物包括干擾素、生物制劑、中草藥等,但臨床療效并不確切。
疫苗對于預防HPV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接種HPV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的覆蓋率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
2021年,我國發布《HPV疫苗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優先推薦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特別是17歲之前的女性,同時推薦27~45歲有條件的女性接種。不管幾價的HPV疫苗,在第一次性生活之前接種效果更好。
此外,無論是否感染HPV,都可以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預防的是“下一次”的感染。
中醫“未病先防”的理論是與現代醫學接種HPV疫苗相通的。HPV持續性感染,中醫學無對應的病名,但根據其帶下異常、接觸性出血等臨床表現,后世醫家多歸于“帶下病”范疇,從濕熱論治,以清利濕熱為主要治療原則,佐以扶正。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SIL)或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等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因素。清除HR-HPV,阻斷SIL、CIN進展,可有效預防宮頸癌。
除了積極防治,同時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根據2023年我國發布的《中國子宮頸癌篩查指南(一)》,宮頸癌篩查起始年齡為25歲,但25歲以下女性,若存在多性伴侶史、過早性生活史、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吸煙等高危因素,則建議性生活開始后1年內即進行篩查,并適當縮短篩查間隔。
篩查方式優先推薦TCT聯合HPV檢測,每5年篩查1次。
如有高危因素則需根據個人情況縮短篩查間隔。另外出現帶下增多或陰道異味或曾有性生活后陰道流血等情況,必須要及時就診,行宮頸癌篩查,包括TCT聯合HPV檢測。
三、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容易侵襲,因此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非常重要。
1.生活調節 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鍛煉身體,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增強免疫力。作息規律,避免長期勞累、熬夜,同時,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染。
2.飲食調節 注意規律飲食,增加膳食纖維、高蛋白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D、鋅和鐵等,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質的攝入。
3.減壓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尋找減壓的方法,如冥想、放松呼吸、音樂、閱讀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 煙草和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對于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
5.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其他傳染性疾病,如流感和感冒等,可以減少免疫系統的負擔,使其更專注于對抗HPV。
總之,HPV并不那么可怕,只要我們做到“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積極開展綜合防治,一定會讓女性朋友們健康快樂遠離病痛。